以年度新增外汇储备2000亿美元为例。
批判的主要策略是通过批评垄断国企行为的合法性,来反对国企在部分领域的垄断地位。他们本来可以继续用产权理论来反对国企垄断,推进国企改制的最后攻关,但是,近年来社会公众已经将产权理论视为导致社会不公正的帮手,再用这一失去权威的理论来推动垄断国企改革,就有些不得力了。
不管后续如何发展,目前有一个趋势已经比较明显:执政者坚持公平正义的政治战略,近年来兴起的主张公平正义的社会批判潮流(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国企垄断),政府权力和垄断国企面临越来越强大的外在约束和内部管理压力。换句话说,如果政府把垄断国企员工的工资水平拉到接近社会平均水平的位置,那么,认为垄断国企是社会不公的主要原因这一反对理由就不再有力量了。其次,基于追求社会公正的理由而产生的对垄断国企的不同看法,以及对国企垄断发展方向的不同主张,事实上显示了国企私有化和国企社会化的两种不同思路。这一看法形成了目前有关垄断国企问题的重要论述模式。国有企业的合法性论证,是国有企业自身的定位问题,也是国有企业及其管理者对自身的公共责任及公共伦理的自我意识问题。
那么,反对国企垄断,就需要解构国家的理由。与私有化式的改制相比,整体上市相对规范,道德风险较小,也比较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美国经济结构调整可能对本国乃至全球经济持续增长产生积极影响。
在2009年初签署的《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中,将改进基础设施作为刺激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巨资,其中用于交通基础设施的预算高达500亿美元。2010年初,奥巴马推出一些新的金融改革措施,包括限制华尔街高管薪金、向大型金融机构收取金融危机责任费、限制金融机构经营范围和规模等。二是推动贸易自由化,为企业开发海外市场提供便利条件,包括签署和实施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加快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步伐。此举与美国扩大出口的策略也有着直接联系。
三是实施美元弱势政策,以提高美国出口竞争力,刺激出口增长。不久前举行的北京中美第二轮战略与经济对话表明,双方认识到在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负有共同责任,承诺各自推动建立更平衡的经济增长模式。
无论是医保改革,还是金融改革,都会对一些既得利益者产生巨大冲击,难免遭遇强烈抵制。例如在《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中,联邦政府计划在2009—2016年增拨数百亿美元教育经费,包括115亿美元的助学金计划、直接为低收入家庭学生提供100亿美元支持等举措。首先,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医疗改革主要内容是:强制实行人人有医保,对中低收入者提供医保补贴。
防止过度使用医疗手段和药物,加强预防,降低医保成本。强化对金融市场中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赋予投资者更多权利,让股东对企业高管的薪酬拥有发言权。信息技术创新和应用仍将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奥巴马政府计划更新美国信息高速公路,让美国在宽带普及率和互联网接入方面重登世界领先宝座。6月25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金融监管改革法案最后文本。
长期以来,美国经济由消费主义的文化所界定。2009年6月,奥巴马政府提出金融改革方案,内容包括提高金融机构的资本准备金比例,对资产支持证券实行更为严格的监管,加强对消费者和投资人的保护,授权美联储负责大型金融机构的监督与管理,推动全球金融监管的协调工作。
而服务业特别是金融服务迅速发展,其中以金融衍生品为代表的虚拟经济规模与增速远大于实体经济。4月奥巴马又提出金融改革的一些原则,解决大金融机构太大不能倒问题,并在其关闭时保护美国纳税人利益。
由于监管的缺失,金融创新发展被扭曲,房地产业发展失控,从而最终酿成美国次贷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经济是否健康要看消费了多少,而不是看生产了多少。美国政府面对捉襟见肘的财政困境,即使有再好的改革方案和调整构想,也会因缺乏充足的财政支持而难以实施。调整的前景目前,美国正在依靠其科技、资源、市场机制等有利条件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世界经济继续复苏也为其调整提供了较好的外部环境。美国长期竞争力不仅受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的制约,也受国内基础设施、医保及教育等问题导致经营成本加重的拖累。提高金融市场尤其是金融衍生产品的透明度。
首先,调整受制于巨额财政赤字。在气候变化日益受关注的背景下,低碳经济被看作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全球经济新的支柱之一。
去工业化和虚拟经济面临严峻挑战。调整的缘由美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直接原因是金融危机,但从深层次看,是其经济结构和增长模式长期存在严重问题,并到了不可持续的地步。
奥巴马总统已承诺将重新审议相关条例,修改出口许可证制度,以确保美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美国希望以发展绿色产业为契机,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其在技术和产业上的竞争优势。
奥巴马政府全力推动医保改革,最终在2010年3月签署医疗保险改革法。7月21日,奥巴马将大萧条以来规模最大的金融监管体系全面整改法案签署为正式法律。在2009年初的经济刺激计划中,大约800亿美元投资于清洁能源方面,其中用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以及用于智能电网、碳捕获和封存、电动汽车等先进技术研究的总金额达367亿美元。进入专题: 金融危机 。
政府通过加大对生命科学研发的投入、放宽对胚胎干细胞研究的限制,促进美国在生命科学方面的发展。贸易失衡特别是进口剧增局面难以为继。
大量制造业转移到海外,特别是转移到新兴经济体。夯实长期经济增长的基础。
奥巴马在2010年的国情咨文中提出5年内实现美国出口贸易额翻一番的目标,以创造200万个就业岗位,并恢复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的地位。美国调整经济结构,离不开中国的协调与合作。
通过向医保公司征税和征收豪华保单税等,转移部分改革成本。10多年前出台的出口管制条例,把商业卫星列入武器范围,实行严格的许可证制度,使美国卫星制造商的全球市场占有率从上世纪末近90%降至目前的50%。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私有化、民主和市场自我调节成为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经济治理指导思想和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也成为美国在全球推行金融自由化的理论依据。规定保险公司不能以既往病史为由,拒绝承保病中的保险人,不得提高保费,应将大多数保费用于医疗。
美国强调科技创新是解决诸多紧迫问题的关键,并将推进重大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刺激计划的重要部分,加大对企业和研究机构的科技研发投入。美医疗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其他发达国家仅为9%),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成本大增,这就制约了美国的国际竞争力。
近10年来,由于美财政拮据,对基础设施投资不足,大量路桥、通讯等设施陈旧。市场原教旨主义日趋失灵。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发展,美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将不堪重负。个人消费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到此次危机前已高达72%,个人债务迅速膨胀。